现在手机和移动设备快充功能基本已经成为其功能之必备,特别是新兴的PD电源适配器快充技术将其推向了新的高点。同时PD电源适配器的成本也相应的有所提高,但是却丝毫未阻挡PD电源适配器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PD电源适配器的成本也有所控制。
PD电源适配器发展
众所周知之前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通过USB线充电。且电源电压为直流5V,USB连接器有最大电流的物理局限。所以一般均为5V1A电源适配器或者5V2A电源适配器供电,其缺点表现为充电时间长。但因为之前手机功能也不多,电池容量比较小,这种充电方式大家均可接受。
但随着只能手机的发展,手机赋予的功能也也来越多,电池容量也爆发式的增加。但依然局限于USB最大电流物理限制,手机以及移动设备采用与充电器采用智能协商更高的电压,然后移动设备从5V切换到9V、12V、20V或其他电压值。这个也就成了现在QC快充以及PD快充的雏形。
随着市场需求以及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市场上面就出现了众多不同的快速充电协议,包括高通Quick Charge™ 2.0/3.0(QC2.0/3.0)、联发科技PumpExpress™ Plus(PE+ 1.0/2.0)、三星自适应快速充电(AFC)、华为快速充电协议(FCP)、针对直充的华为超级充电
协议(SCP)、其他OEM厂商专有协议、USB Power Delivery(USB PD 2.0, 3.0)、USB-IF可编程电源(PPS)、高通Quick Charge™ 4+(QC4+)等等。
所以就需要一个整合,但是面对不同的方案,整合就需要诸多挑战,且还要解决功率密度、恒压恒流(CVCC)规范、效率、空载待机功耗、动态负载响应、音频噪声、用户体验和EMI / EMC共模噪声等
因此,理想的快速充电系统是能够协商任何电流和任何电压,不管协议如何,并克服电源适配器系统的各种挑战。PD快充协议就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提出的一套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USB PD和USB Type-C™USB Type-C™是一种新型连接器技术,可提供极大的扩展能力。它提供22引脚,而Type-A/Type-B连接器仅提供4引脚。它可以替代电源插座(100W),提供用于USB PD的额外引脚和更高的额定电流3A-5A,而Type-B的额定电流仅为2A。
USB Type-C™技术具有普遍通用性,且双向可用,线缆两端都是USB Type-C™连接头,并且连接头的插入没有上下之分。它适用于所有移动、计算和电视应用,并得到所有主要消费类OEM厂商的支持。而且,它比Type-A小得多,可以实现更小尺寸的设计。
USB PD 2.0 标准功能USB PD是通过USB Type-C™连接器上的配置通道引脚(CC1 / CC2)运行的通信协议。USD PD 2.0通过USB PD供电数据对象(PDO)提供标准功能。标准PDO结构允许多达7个分立电压电平(与每步电流限制相关)。有多种产品选项,可以涵盖具有不同
系统功能的PDO。
USB PD 扩展功能USB PD 3.0向后兼容USB PD 2.0,并增加了直接充电功能。它为可编程电源(PPS)模式提供了一种新型增强供电数据对象(APDO)。移动设备可以高精度地在规定范围内请求和控制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并实现可编程电流折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支
持直充和其他充电算法的机制。PPS需要20mV /step电压分辨率,最小电压可降至3.3V。采用PPS设计的便携式电源适配器可以直接为移动设备内的电池充电,包括智能手机。这有助于解决移动设备端电源管理的散热和成本方面的挑战。
USB PD通过单根线缆提供更灵活的电力和数据传输,实现USB功能的最大化。功率流方向不再是固定的。它可以跨多个外设优化电源管理,并提供智能、灵活的系统级电源管理。
不过,移动设备的AC/DC快速充电存在一些限制。传统的USB PD解决方案未对AC/DC电源进行优化;有些功能超出需求(例如音频模式,双向功率流)。它们通常是基于DSP或MCU的,其内在控制器IC成本较高。它们需要许多外部元件和较高的系统BOM成本。它们还要求电源
硬件工程师编写软件或固件。其系统设计流程通常很复杂,而且产品设计周期也很长。
简单的来说,其实PD快充协议就是整合了现有的诸多充电协议,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也为快充协议规范稳健发展提供了动力。
|